植物病症的诊断
大美苗圃2023-12-13点击11
 ; ; ;  ; ; ; 要判断是什么因素损坏了一株植物,需要通过细致的观察把所有细节结合在―起.得出植物损坏的原因,精确的诊断是付诸纠正行动的第―步。
 ; ; ; 仅仅依靠一两条线索或症状来得出正确诊断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完全不同的因素作用于同一株植物上可以产生相似的症状,仅仅依靠一个症状进行判断是不够的。
 ; ; ; 诊断植物损坏的症状有一系列的演绎步骤,上自大的、普通的情况,下至特殊的、个别的植物信息。通过这些系统的推理和排除诊断过程,就能够判断出导致植物生病的最可能的原因了。我们首先要确定这是一个什么问题,然后试着通过观察损坏的模式,模式随时间的变化和其它迹象来区分破坏因素来自于生物体还是非生物体。
 ; ; ; 导致植物受病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别:1、生物因素:活着的有机体,例如病菌(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害虫(昆虫、螨虫、软体动物、啮啮动物……)。2、非生物因素:机械因素(例如折断、磨损等);物理的,周边环境因素(极端的温度、光线、温度、氧气、电闪)和化学因素(危害植物的毒物,营养失调等)。
 ; ; ; 如果我们怀疑是生物因素导致植物生病,我们就要观察植物的征兆和症状来区别是病菌还是昆虫导致的。如果多种迹象表明是病菌引起的,我们就要找出证据来判断是真菌,细菌.病毒还是线虫导致的。如果迹象表明破坏因素是昆虫或其他动物所为,我们就要找寻更多的证据来判断是刺吸式口器还是咀嚼式口器的昆虫。
 ; ; ; 如果迹象表明破坏是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我们就要找寻更多的证据,来判断是否最初的破坏发生在根部还是地表以上部分。然后我们要试着判断是机械的,物理的(例如温度、光线、温度、氧气),还是化学的(例如化学毒素或者营养失调)因素导致的破坏。一旦我们确定了导致植物受病原因的范围,我们就可以通过参考书,植物病理学者、昆虫学者、园艺家和实验室分析员等专家的帮助来获得进一步的信息,以证实我们的诊断。
 ; ; ; 诊断植物损伤的流程:
 ; ; ; 1、详细说明问题(确定问题真正存在)
 ; ; ; A.植物鉴定和特征。确定每年的同一时间正常的植物是什么样子的。描述异常的地方:症状和标记。
 ; ; ; B.检查整株植物和它周围区域。确定主要问题以及最初遭致破坏的部分。
 ; ; ; 2、观察损坏模式:一类植物还是几类植物?
 ; ; ; A.非单―损坏模式(一类或少量几类植物上的零星损坏)通常表明是有生物因素(病菌、昆虫等等)引起的。
 ; ; ; B.大区域范围内的单一损坏模式(出现在多个植物品种中),个别植物或植物的某些部分单一损坏模式通常是有非生物因素(机械的,物理的,或者化学的)引起的。
 ; ; ; 3、描述损坏模式的随时间发展特征
 ; ; ; A.从一株植物蔓延到其它的植物,或者覆盖整个地区的破坏表明是由有生命的有机体所导致的。
 ; ; ; B.破坏不向其它植物或者本身的其它部分扩散。在遭致破坏和未遭致破坏的组织中有明显的分界线,这些线索表明病因是由非生物因素所导致的。
 ; ; ; 4、断定导致植物遭受破坏的原因。提问题并收集信息。
 ; ; ; A.生物因素的区分:1)病菌的症状和迹象;2)昆虫、螨虫以及其他动物的症状和迹象。
 ; ; ; B.非生物因素的区分:
 ; ; ; (1)机械因素;  ; ; ; (2)物理因素(a.温度;b.光线;c.氧气和湿度)。  ; ; ; (3)化学因素:a.分析其它植物和区域性的损坏模式;b.分析单个植物的受害模式;c.杀虫剂―易污染的有毒物――损害模式所破坏的样品;d.营养失调;e.参考资料(检查受害植物受害因素的报告),可能需要实验室分析来缩小可能的范围。
 ; ; ; 5、综合信息来判断可能的病因
 ; ; ; 诊断树和灌木的问题:
 ; ; ; 1、整株植物(主茎和枝干)
 ; ; ; A.正在生长的植物或植物的一部分突然死亡
 ; ; ; (1)施肥后边缘变成棕色,通常在干旱的条件下――施肥过量。  ; ; ; (2)树叶提前换色,枯萎,土壤干燥并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天然气泄漏。  ; ; ; (3)叶片褪色,较小,枯萎,树叶稀少或树叶焦灼;整个树冠或一侧可见树枝从顶端向中心死亡――束根。  ; ; ; (4)高树或在开阔地区生长的树;树皮被从树干上垂直的剥落,或者树皮完全从树干上分离――雷击。  ; ; ; (5)树叶扭曲,边缘粗糙,叶脉聚积在一起,织织粗化、有明显的色带――草坪除草剂造成的损害。
 ; ; ; B.以前健康的植物逐渐生长得不好,变黄,脱叶,个别芽枯萎。
 ; ; ; (1)枯萎,叶缘或叶脉间成棕色.芽少或无芽――种植前被损坏。  ; ; ; (2)叶缘或脉间发黄发棕,植株枯萎――根系不足。  ; ; ; (3)树叶变色,生长减缓――空气污染。  ; ; ; (4)叶片无光泽,植株瘦小,树叶枯黄,植干枯萎――建筑损坏。  ; ; ; (5)树叶多斑点,枯萎;枝干或主干损坏;枝干,主干或根部长有蘑菇状结构――疾病。
 ; ; ; a.外部白木质变色――枯萎。
 ; ; ; (6)在干燥的气候下叶片变黄,叶缘或脉间发黄,枯萎――干旱缺水。  ; ; ; (7)树叶全部变黄,枯萎,根部黑色,排水性差――施水过量。  ; ; ; (8)通常在干燥的条件下施肥后叶缘变成褐色――施肥过量。  ; ; ; (9)树叶提前换色,枯萎;土壤干燥,有难闻的气味――天然气泄漏。  ; ; ; (10)叶片褪色,较小,枯萎,树叶稀少或树叶焦灼;整个树冠或一侧可见树枝从顶端向中心死亡――束根造成的。  ; ; ; (11)树叶发育不全、黄色、杂色、缺绿――营养不足。  ; ; ; (12)树叶萎黄,生长慢――土壤PH值不合适。  ; ; ; (13)叶片破裂或完全脱落;树皮严重受损或部分死亡――冰雹所致。  ; ; ; (14)叶稀少,生长慢――光线不足。  ; ; ; (15)主干或树枝有钻孔,孔边有锯屑,树冠从顶端向中间死亡――钻孔昆虫。  ; ; ; (16)蓓蕾或嫩枝死亡;常绿树叶枯黄;茎干裂缝;树叶扭曲;树皮部分死亡――冬季损伤。  ; ; ; (17)树叶小,无光泽,经常过早脱落,嫩枝枯萎,发育不全――根部受线虫类动物侵扰。  ; ; ; (18)根上有圆形肿胀,直径1英尺或更大――根部肿胀菌。  ; ; ; (19)根部腐烂、根吸收部由顶端向中间死亡;根部上面或下面有真菌或长有成串的黑绳一样的真菌――烂根病。
 ; ; ; C.有着健康树叶的嫩枝或芽枝脱落:
 ; ; ; (1)嫩枝和小树枝被整齐的切断,在脱落的嫩枝上有昆虫幼虫――嫩枝遭甲虫害。  ; ; ; (2)蓓蕾,嫩枝,树皮被咀嚼过――松鼠破坏。
 ; ; ; D.主干上的树皮裂开
 ; ; ; (1)高树或在开阔地区生长的树;树皮从树干被垂直的剥落,或者树皮从树干完全的脱离――雷击  ; ; ; (2)蓓蕾或嫩枝死亡;常绿树叶枯萎;茎干裂缝;树叶扭曲;树皮有班点;可见顶端向中间死亡――寒冬损伤
 ; ; ; E.主干或主枝上的树脂或树液;枯萎:
 ; ; ; (1)主干上的树液(树脂)从小洞中流出;树冠掉色――钻孔昆虫。  ; ; ; (2)树皮变灰白――湿木  ; ; ; (3)树叶呈现被火烧焦的样子;嫩枝顶端向后弯曲――枯萎病  ; ; ; (4)树皮,嫩枝上有明显记号,通常是凹陷的、肿胀的、无光泽的,或像靶子一样的(癌肿病)――癌肿病  ; ; ; (5)挪威枫和科罗拉多蓝杉的主干或树枝上的白色树脂斑点,针叶变色并脱落――细胞癌肿病  ; ; ; (6)癌肿病可能在土壤线边的主干根部形成――冠腐烂 F.枝干的浓密的,灌木丛状的形式
 ; ; ; (1)枝短而粗,有时弯曲――金雀花
 ; ; ; G.嫩枝,分枝或主干肿胀
 ; ; ; (1)李树上的肿块粗糙,变黑;春天呈橄榄绿和天鹅绒状――黑色结点  ; ; ; (2)肿块粗糙,圆形,像瘤一样,通常在土壤线附近――花冠瘤  ; ; ; (3)在树枝或主干上圆形或锥状的肿块,春天或早夏通常覆盖有微黄橙色的粉状物――铁锈瘤
 ; ; ; 2、树叶
 ; ; ; A.叶片焦灼、干枯;枯萎;
 ; ; ; (1)叶缘卷边,枯萎,常绿树叶变黄;叶片扭曲;树叶弯曲生长――冷气候所致  ; ; ; (2)在干燥的气候下叶缘和叶脉间变黄棕色――干旱缺水  ; ; ; (3)随着施肥,叶缘变成棕色,通常在干旱的条件下――施肥过量  ; ; ; (4)观赏性植物尤其是常绿植物的底部有棕色,死叶区域――树叶上喷射除冰盐  ; ; ; (5)枯萎,落叶,萎黄――高温所致  ; ; ; (6)树叶发育不全、黄色、杂色、缺绿――营养不足 (7)叶片色泽不正,较小,焦灼;枝干从顶端向中心死亡;主干或根部受损――物理伤害  ; ; ; (8)叶尖、叶缘、或整个叶片变成褐色――喷雾损害  ; ; ; (9)树叶提前换色,枯萎;土壤干燥并有难闻的气味――天然气泄漏所致
 ; ; ; B.树叶变黄或有杂色;可能小于平均尺寸,弯曲,过早脱落;枯萎:  ; ; ; (1)树叶变色,生长慢――空气污染  ; ; ; (2)叶片多斑点,枯萎;树枝或主干损坏;叶脉变色;枝干或根部有蘑菇状组织――疾病  ; ; ; (3)树叶全部变黄,枯萎,根部呈现黑色,排水差――过量施水  ; ; ; (4)叶片提前换色;大量开花后植物死亡――嫁接不相容  ; ; ; (5)树叶萎黄,成长慢――土壤PH值不合适  ; ; ; (6)叶片无色泽,扭曲,被咀嚼过――虫害  ; ; ; (7)树叶发育不全、黄色、杂色、缺绿――营养不足  ; ; ; (8)叶片小且褪色,经常过旱脱落;嫩枝从顶端开始枯萎;植株矮小――根部受到线虫侵扰
 ; ; ; C.树叶卷曲
 ; ; ; (1)叶片变黄,卷曲;树叶上有粘状物,植株下方的粘状区域可能变黑――蚜虫  ; ; ; (2)叶片扭曲,叶缘粗糙,纹理聚集在一起,使叶片变厚,有清楚的色带――草坪除草剂导致的病害
 ; ; ; D.骨架化
 ; ; ; (1)树叶被咬坏但是纹理清楚――树叶骨架化虫
 ; ; ; E.叶子表面的的通道或者螨虫:
 ; ; ; (1)树叶子上有明显的褐色或棕色带,通常是婉蜒的曲线;组织很容易被分离――叶螨虫
 ; ; ; F.叶缘被咀嚼过  ; ; ; (1)部分或整片叶子被吃掉;叶子或枝干上可能有明显的蛛丝――啮齿类昆虫
 ; ; ; G.树叶灰白色(有时呈青铜色),尤其是常绿植物,可能有明显的蛛丝
 ; ; ; (1)叶片颜色不正常,伴随有黄色斑点――螨虫
 ; ; ; H.叶片上黑褐色的斑点
 ; ; ; (1)叶片上有斑点,枯萎;树枝或主干受损;叶脉变色;树枝、主干或树根上有蘑菇状组织――疾病  ; ; ; (2)叶尖、叶缘或整片叶子呈现褐色,有斑点――喷雾造成的损害
 ; ; ; I.叶片发白或表面有粉状物
 ; ; ; (1)叶片变色,生长缓慢――空气污染  ; ; ; (2)白色粉末状生长物,通常在季末出现――粉状霉菌
 ; ; ; J.叶片卷曲:
 ; ; ; (1)叶缘卷曲,枯萎,常绿树木叶缘变褐色;叶片扭曲;树叶变曲生长――寒冷气候导致的损伤  ; ; ; (2)在干燥的气候下,叶绿或叶脉间变黄,叶片变褐色,枯萎――干旱  ; ; ; (3)叶缘卷起,有蜘蛛网――卷叶昆虫
 ; ; ; K.叶片上出现铁锈色
 ; ; ; (1)叶的上表面呈现橘红色,用手指很容易就可以擦掉;果实以及嫩枝通常肿胀和矮小――铁诱病
 ; ; ; L.叶片,树茎发黑
 ; ; ; (1)叶片变黄,扭曲;叶表面有粘状物,植株下方的粘稠区域可能变黑――蚜虫 M.叶片上有从小到大的碎斑点,尺寸,形状和颜色不同  ; ; ; (1)有光泽的黑斑点――油点  ; ; ; (2)可能含黑色斑点真菌体,黑色边缘或者中心脱落――菌类叶斑,有孔,有疤、炭疽病  ; ; ; (3)叶片有不规则死区――叶片枯萎(白斑病)
 ; ; ; N.叶片上有不同颜色的水泡
 ; ; ; (1)叶子经常膨胀、变厚、或者卷曲――叶卷曲,叶水泡
 ; ; ; O.叶子有斑点或者枯萎,然后被灰霉菌
 ; ; ; (1)茶色变灰霉菌,粗糙――枯萎病,灰霉菌  ; ; ; (2)白色变淡灰色霉菌,粉状――粉状霉菌  ; ; ; (3)黑霉菌,硬壳乌黑――黑霉菌  ; ; ; (4)脓疱上黄、橙、微红橙、红棕、巧克力褐或黑霉菌――铁锈。
 ; ; ; P.叶片呈现深绿或浅绿色、黄色
 ; ; ; (1)可能形成不规则的镶花式图案――镂花。  ; ; ; (2)叶片上呈现黄绿色或红褐色的环状物,橡树叶,水印,或线形图案...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