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788-0999
当前位置:首页 > 苗木资讯 > 栽培养护

日本晚樱苗木繁殖

大美苗圃1970-01-01点击1
1.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0米。干皮淡灰色,较粗糙;小枝较粗壮而开展。 无毛。叶常为倒卵形。长5~15厘米,宽3~8厘米,叶端渐尖, 呈长尾状,叶缘锯齿单一或重锯齿,齿端有长芒,叶背淡绿色,无 毛;叶柄上部有一对腺体,叶柄长1~2.5厘米;新叶无毛,略带 红褐色。花形大而芳香,单瓣或重瓣,常下垂,粉红或近白色; 1~5朵排成伞房花序,小苞片叶状,无毛;花之总梗短,长2~4 厘米,有时无总梗。花梗长1.5~2厘米,均无毛;萼简短,无毛; 花瓣端凹形;花期长,4月中下旬开放,果卵形,熟时黑色,有 光泽。2.生态习性 阳性,喜温暖气候,较耐寒。 3.苗木繁殖 多 以嫁接繁殖为主。也可用压条、扦插繁殖,但成活率低。嫁接 主要以樱桃、山樱花及桃、杏等实生苗做砧木。采用芽接和枝接。 枝接一般用切接或劈接,在春季3月萌芽前进行。用切接法成活率 最高。 4.栽植 定植的地点应选阳光充足之处;由于樱花类都是浅根性树种, 所以应选土壤肥沃和避风之处;最适宜的地形是有缓坡而低处有湖 池的地点。 5.土肥水管理 每年开花前和夏末秋初花芽形成期分别松土培根,并施肥 1次。 6.整形修剪 大树可任其自然生长,不加修剪,以免影响其生长。但应剪除 过密弱枝,以改善树冠通风和增加光照。尽早剪除病虫枝。 7.病虫害防治 常见害虫危害:日本晚樱的常见害虫有蝽蟓类、蚜虫类、蚧壳 虫类、卷蛾类、刺蛾类等。如有发生,可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 3000倍液喷杀蝽蟓类;用10%吡虫啉可湿性颗粒2000倍液喷杀蚜 虫类;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倍液或10%吡虫琳可湿性颗粒 2000倍液或95%蚧螨灵乳剂400倍液、20%速蚧克乳油1000倍 液,喷杀蚧壳虫类;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倍液或1.2%烟参 碱1000倍液喷杀卷蛾类;用20%除史脲悬乳剂7000倍液、Bt乳 剂500倍液喷杀刺蛾类。 常见病害:日本晚樱常见的病害有根瘤病,炭疽病和叶穿 孔病。 根瘤病发病时,植株根部出现瘤状物,形态各异,大小不一, 颜色为褐色至深褐色,表皮粗糙常出现龟裂状,发生的部位在地面 誊或靠近地面的根颈部或砧木与接穗结合处。植株受侵害后常表现为 生长不良,植株矮小。防治方法:将受害植株掘起,冲净泥土,将 根在1%的硫酸铜溶液中浸泡5~8分钟,浸泡后进行冲洗,然后 再栽植;将瘤状物切除,并在伤口涂抹0.1%升汞溶液,再进行 栽植。 炭疽病发病初期幼嫩叶上着生有圆形病斑,病斑愈合后可形成 穿孔,6月份以后叶片变硬,叶面上病斑粗糙,为褐色不规则状病 斑。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叶,并引起枯芽。防治方法:用 70%代森锰锌可湿性颗粒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颗粒500 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颗粒1000倍液交替喷施,连喷3~4次, 每次间隔7~10天;发病期禁止对植株进行叶片喷雾。褐斑穿孔病 发病时,叶部初起着生有灰褐色圆形小点,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形成 直径3厘米左右圆形斑,病斑边界清晰,外部是紫褐色,中部白褐 色,带有轮纹,病斑枯死脱落后形成不规则的穿孔。防治方法:发 病后可喷施50%加瑞农1000倍液进行防治,每10天一次,连续 喷3~4次,可有效控制病情
公司地址:

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三仙岭村易婆组645号

联系电话: 193-9788-0999

微信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Copyright © 长沙市雨花区大美苗圃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18429号-3

193-9788-0999
添加微信
qcod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