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788-0999
当前位置:首页 > 苗木资讯 > 栽培养护

核桃树主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大美苗圃1970-01-01点击5
核桃常发生的病害主要有腐烂病、炭疽病等,本文主要介绍这两种核桃病害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核桃腐烂病
一、危害症状:核桃腐烂病又叫“黑水病“,属真菌性病害。核桃腐烂病主要危害核桃主干、枝干、树皮,阻止水养分输送,造成树势生长衰弱、结果能力下降或整株死亡。该病一般从外部看不出明显的病变,病菌隐藏在皮下活动,破坏韧皮部,当发现有黑色粘稠液体溢出时,皮下病斑已达纵长数厘米甚至20余厘米。症状因树龄和发病部位不同而异。幼树主干、大枝多为梭形病斑,病部初期暗灰色,水渍状,微隆起,手指按压便流出带泡沫发酵液体,树皮变黑褐色,有酒糟味。干燥时病部失水下陷,皮下散生许多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近熟时突破表皮露出。遇雨水分生孢子器涌出橘红色胶状物质,硬化后成丝状孢子角。病斑沿树干纵横方向发展,后期树皮纵向裂开。当病斑扩散树体一周时,可导致树体死亡。大树主干感染病菌后,初期隐蔽在树皮下,外部无明显变化,许多病斑中小岛状相互串连,周围集结大量白色菌丝层,后流出粘稠液体,干后发亮,像涂了一层黑漆,于树濒死时大量放出孢子角。枝条染病有两种症状:一种是失绿,皮层充水与木质部分离,致使枝条干枯并产生黑色小点。另一种是从剪口处出现明显的病变,向下或向另一分枝蔓延,环绕一周后形成枯梢。
二、病原: Cytcospora juglandicola称胡桃壳囊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埋生在寄主表皮的子座中。分生孢子器形状不规则,多室,黑褐色具长颈,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香蕉状。
三、发生规律:该病是一种弱寄生菌,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枝上越冬,次年春借风雨或嫁接口中、剪锯口、病虫伤口、机械创伤、冻伤处侵入。生长期内可多次再侵染,4月下旬至5月为主要侵染发病流行期。 四、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抗寒能力; 2、做好树体伤口保护,入冬前将树干刷白,避免病菌侵入; 3、做好园内卫生,及时清除病死枝; 4、早春刮除病斑,一定要刮至健康组织,刮口要平整光滑,刮除部位涂抹杀菌剂并用薄膜包扎好。7天--10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两次。常用杀菌剂有50%的甲基托布津50倍液、10%多菌灵可湿性粉50-1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粉50-100倍液等,5-10波美度石硫合剂可保护伤口。 核桃炭疽病 一、危害症状:核桃炭疽病是核桃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果实,也危害芽及嫩梢。发病植株,一般果实受害率达20%-30%,病重者受害率达80%以上,常引起果实变黑腐烂并早落,核仁干瘪,降低产量及商品价值。该病由真菌侵染引起,果实发病后,果皮上先出现褐色 病斑,后变黑色,病斑中间有黑褐色小点,呈轮纹排列,湿度大时小黑点呈粉红色突起。病斑连成片后,全果变黑腐烂干缩早落。叶片病斑不规则,有时沿叶缘四周约1厘米宽处枯黄,或在主侧脉间出现长条枯斑或圆褐斑,严重时全叶枯黄脱落。芽、嫩梢、叶柄、果柄感病后,出现不规则或长形下陷的黑褐色病斑,造成芽、梢枯干,叶、果脱落。苗木和幼树的芽、嫩枝感染病害后,常从项端向下枯萎,叶片呈烧焦状脱落。 二、发病规律:该病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枝、叶、果及芽鳞中越冬。核桃园附近的其它果树寄主也能成为该病的重要病菌来源。次年春越冬菌丝开始活动,产生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从伤口、气孔等侵入。温度在27-28摄氏度时,分生孢子6-7个小时即可侵染树体,潜育期4-9天。该病有潜伏侵染现象,幼果期侵入,中后期发病;外观无病的果实、枝条、叶片也可能潜带有该病菌。该病发病时期早期和轻重程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雨季早,雨水多,湿度大则发病早且重;反之,发病则轻。品种抗病力也不同,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抗病能力强。 三、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做好夏季修剪工作,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寒抗病能力; 2、做好伤口保护,入冬前刷白的,防止冻害,避免病菌侵入; 3、做好园内卫生,及时清除病果、叶,减少病原; 4、选育抗病品种。栽植密度要合理,保证树冠通风透光; 5、发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开花前后喷波尔多液。7月份喷70%的甲基硫菌灵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粉1000倍液或70%百菌清600倍液等。 本文作者:新疆新源县林业局森防站 王洁 新疆新源县喀拉布拉镇林业站 古丽孜亚.哈得然力
公司地址:

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三仙岭村易婆组645号

联系电话: 193-9788-0999

微信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Copyright © 长沙市雨花区大美苗圃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18429号-3

193-9788-0999
添加微信
qcod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