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种子的选择
选择充实饱满的新种子做为育苗用种。
二、 苗圃地的选择
繁育油松苗要求是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轻壤土,有较好的灌溉条件。注意前茬作物种类,适宜前茬有杨树茬、玉米茬及原有针叶苗茬,避开谷茬、菜茬、向日葵等地段。
三、 整地与播种
1 做畦
做畦前做好深翻、耙细。畦子大小通常以便于管理为宜,一般采用“对床”,规格为宽240cm,长度5~10m,畦中间条沟,沟深30cm,沟上口宽40cm。
2 调酸与施基肥
每667m2施用硫酸亚铁25~35kg,同时,再施用磷酸二铵15kg。施用方法是将硫酸亚铁与磷酸二铵均匀撒在畦面上,用耙子轻轻掺进表层土内,整平待播。
3 播种时期
以4月下旬~5月上旬完成为宜。种子催芽前用0.3%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15min,捞出后至清水中浸泡48h。然后,将悬浮的种子单独放置,下沉的种子置于能滤水的木质容器内催芽,一般催芽时间为3~4d,在催芽过程中,每天用纯净的水冲洗2遍即可,待有1/10发芽时即可播种。
4 浇足底水
在浸种的同时,对苗床进行灌溉。
使用种子拍播种及播种密度:使用种子拍播种的好处是,播幅及空带便于控制,覆沙深度利于掌握。常用的种子拍的播幅是15cm,空带10cm,种拍厚度0.8~1.0cm。这样的种子拍每667m2相当于2200条左右。
5 播种密度
每播幅内撒种为200~240粒,折合667m2种子用量为25kg。播种后用细面沙覆盖,覆盖厚度0.8~1.0cm。
四、 苗期管理
第1年苗期管理可划分为3个时期,即前期、中期和后期。具体是:
1 前期
种子出土~7月底,此期间中心工作是看鸟、防病、追肥与除草4项关键工作。
看鸟
油松种子出土至完全脱壳大约需要4周,期间要设专人看护。可试用悬挂彩色塑料袋和放炮办法驱赶鸟。
防病
从出土开始8周内正是油松幼苗高发立枯病的集中时期,为了减轻其发病程度,在许可墒情范围内,尽量减少浇水次数,降低苗茎土壤湿度。药剂防治油松立枯病可试用“杀毒矾”与“多菌灵”混合喷雾。常用浓度是150倍液。每间隔4~7d使用1次,连续使用3次以上,基本上能控制住“立枯病”的发生。
追肥
从6月中旬起,每667m2施追肥2.5~5kg硫酸铵,间隔7~10d再追第2次,667m2用量5~10kg。一般情况下,在基肥施足及两次追肥后,幼苗将很快进入速长期。
除草
在整个苗期管理中,要做到及时去除杂草,确保幼苗有充足的阳光。
2 中期
8月上旬~9月底,松土除草是本期主要工作。此外,保持土壤的湿度适度即可,以利苗木逐渐成熟,尤其是进入本期后期,更应注意土壤水分调控,有条件的可试用松土办法降低土壤表层含水量。松土工具只能“特制”,通过松土可明显使针叶转绿和成熟。
3 后期
10月上旬~翌年3月上旬,进入10月份后,田间土壤管理工作接近尾声,主要工作是苗木安全越冬问题。常用的安全越冬措施有设挡风障和苗木上覆草帘。挡风障可用高150cm的编织布,将苗床四周全部围上,降低内部风速,减轻幼苗冬春失水现象发生。选做风障的材料很多,可以就地取材,只要对风有阻隔作用的均可。苗上盖草帘,周围用土压实即可。也可采用直接用土培压的方法。
4 隔行去行
第2年,对原有播幅的苗木采取隔行去行的办法降低苗木密度。平均每条幅1年生苗100株左右,折合每667m2 1年生苗10万株,剩下的10万株继续培养。
5 松土除草
此项工作贯穿于整个生长季节,做到及时、干净、彻底。
6 秋贮苗木
10月下旬,对生长的两年生油松苗,全部起出并就地假植。
五、效益分析
每667m2种子用量为25kg,第1年苗床内小苗可达20万株,第2年通过隔行去行,售出一半,保留一半继续培养大苗。按照现在市场价格,第1年可实现667m2产1万元的产值收入,收回所有成本且有余,第2年培养的2年生苗全是利润。如果售出可获得2万元产值,即净利润。
六、要点
实现上述目标可概括为:种子质量是基础,防病是关键,肥力是保障,防护不可缺。
1 种子质量是基础
必须选用新种子且充实饱满的种子,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有足够高的发芽率及幼苗早期生长势,这也是提高抗病能力的基础。
2 防病是关键
防病的关键是土壤“调酸”,调酸的有效办法就是施“硫酸亚铁”,且使用量不可低于25kg,或在隆化现有土壤酸碱条件下,每667m225kg是底线,一旦达不到这个底线,即使在幼苗期间采取任何防控措施都不会达到理想的防病效果。底线是25kg,中线应控制在35kg左右即可。在调酸的基础上,幼苗期内使用上述举荐的化学合成农药即可达到较为满意的防病效果。
3 肥力是保障
折合一下,基肥加上追肥,如果用到最大量应是30kg,即15kg基肥,15kg追肥。基肥及追肥都是不可或缺的促苗早期生长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4 防护不可缺
体现在防鸟、防寒,两项务必做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苗木不缺苗,不受冻和长得快。
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三仙岭村易婆组645号